江苏省教学名师!解码李晴教授的育人“算法”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江苏省教学名师人选的通知》(苏教师函[2024]30号),我校智能装备学院李晴教授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是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注重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成效显著、教学实绩突出的优秀名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晴老师的教学世界,看一看,她的育人故事
坚守教育初心
践行育人使命
在常信院的大家庭里,有一位默默坚守、辛勤耕耘的教师,她就是我校智能装备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带头人、NI名师工作室负责人、2024年江苏省教学名师李晴老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她以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坚持,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丰功伟绩,她只是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默默付出,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深耕课程建设
垒筑教学基石
李晴老师主持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主编2部国家规划教材。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她深知,优质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为了打造精品课程,她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反复打磨教学设计,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项目,让课程既有深度又具广度。每一门课程的建设,都凝聚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每一节课的讲授,都饱含着她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她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标杆,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敢担责任使命
助力学校发展
自1996年踏入校园,李老师便将个人命运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从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到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再到如今的双高建设,她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主持物联网应用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两个新专业的建设,全程参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品牌专业的各项建设任务……面对每一次重大建设任务,她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她与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心培育学子
照亮成长前路
她深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为此,她带领团队建立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通过ISC创新能力培养体系、LabVIEW学生俱乐部、NI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实践空间。在她和团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常信学生在虚拟仪器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等众多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与本科生同台竞技,屡创辉煌。她还成功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对学生点滴成长的关注与引导。她用爱心与耐心,为学生点亮未来,为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形成了在相关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常信品牌”。
推进校企合作
助力人才成长
她认为,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在工作中她始终与行业企业保持着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相关案例获得了政府和行业企业的高度认可。她主持的《携手NI,共育创新型人才》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案例;《产教融合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校企共育自动化领域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自动化专委会产教融合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她在校企合作领域的思考与探索,为兄弟院校提供了产教融合的常信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她为学生搭建了与企业对接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引领团队进步
共筑教育愿景
李老师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她所带领的虚拟仪器课程群团队在国内虚拟仪器技术教育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被评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她本人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她的带领下,测量与控制技术教研室、物联网教研室、工业互联网应用教研室连续获得校优秀教研室称号,负责建设的实训室也连续获评校优秀实训室。她注重团队成员的培养与发展,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她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李晴老师,这位扎根教育沃土的耕耘者,用近三十年韶华镌刻出师者最美的模样。她以智慧为犁,开垦出创新教学法的试验田;以热情为雨,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舒展新芽;以担当为光,为学校发展规划注入灼灼星火。她的身影是校园里永不熄灭的灯塔,她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着"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的真谛,让每个遇见她的常信学子都成为闪耀的星辰,在浩瀚苍穹中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