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拔萝卜割水稻,常州100名青少年在“趣丰收”中答好成长之问

发布时间:2025-10-26

摘自2025年10月26日[常观APP]

10月26日下午,“趣丰收 向未来——2025 年常州市‘绿野知耕’亲子活动”在钟楼区邹区镇杏塘村欢乐开启。百名亲子(师生)组成红黄蓝白四色“战队”,下田拔萝卜、摘甘蓝、割水稻……田间显身手、陌上竞知识,趣丰收、趣劳动、趣运动,以“玩真的”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农耕实践课。

换上队服,“趣”集合!

组队完毕,出发!

健行河畔,邂逅江南好风光

下午一点半,活动在新孟河畔拉开序幕。代言文明之光、丰收礼赞、青春飞扬、绿水青山四种颜色队服的队伍,宛如流动的彩带,点缀在河畔步道上。新孟河健康步道总长约10公里,通过下穿设计穿越340省道,实现了全程无堵点、无绕行,“沿线设置了公共厕所、水上运动码头、固定补给点等设施,全线安装了波形防撞护栏和景观路灯,具备举办路跑、骑行等运动赛事的优越条件。”邹区镇工作人员刘丹介绍着孩子们脚下的健康步道。

从新孟河畔到阡陌田间,邹区镇3次实地测算,特别安排了1.06公里约2800步的健行采丰路线。

“新孟河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哪两大水体呀?”问题刚抛出,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长江和太湖!”在面对“江苏水资源丰富是否需要节约用水”的判断题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需要!”。得知活动的举行地点,常州市水利局河湖处处长刘骏,特别结合新孟河形态、生态与水安全常识,为孩子们量身准备了兼具知识、实用的题目,让孩子们在河畔采“丰”中,植入“爱水、护水、节水”意识。

钟楼区供销合作社、邹区镇农合联特邀了常州梨膏糖、郭兴大羊肉等14家最“土”的农产品,让孩子们感受丰收后乡村市集的热闹。

手捧泥土,感悟非遗匠心

从河畔的“宏观”景象深入至田间的“微观”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设在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一进入田间,湿润的泥土气息便裹着各种蔬菜绿油油的生机扑面而来,各色萝卜,青菜、花菜、甘蓝……孩子们瞬间被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吸引,围着农业专家陈东响踊跃抢答“成长之问”。

跟着队旗“趣”采摘

小手举高,抢答问题

“我们常说的五谷是哪五谷?正宗常州萝卜干是用什么萝卜制作而成?二十四节气中昼夜平分、寒暑平衡的两个节气是什么?”在这里,孩子们识蔬认果,听农业专家讲述蔬果的生长密码;学习农耕知识,在互动中了解节气轮回与土壤孕育作物的智慧;体验非遗,了解“常州萝卜干”从土地到餐桌的匠心之旅。

最让孩子们雀跃的“土地寻宝”环节,更是让大家彻底“扎”进了田间。“这是青菜,那是甘蓝……”孩子们手提小篮采摘时令蔬菜,忙得不亦乐乎。

常州人吃粥、配馒头,都离不开一口萝卜干的咸香。“这是我们常州特有的一种鸭蛋形萝卜。”一场非遗文化讲解让这次农耕体验更添深度。此时的萝卜,正从土里伸出半个红身子,常州萝卜干(玉蝶)第六代技艺传承人陈暖阳手指大片半红半绿的萝卜田介绍:“常州的萝卜干为什么那么脆呢?因为萝卜是带皮一起切的,过程中会控制在两到三厘米的厚度,所以入口‘嘎嘣脆’!”孩子们有的直接跳到田里,轻轻摸摸萝卜叶纹路;有的干脆贴着地面,闻闻萝卜淡淡清香,仿佛都在悄然记下这方风物背后代代相传的匠心与坚守。

稻浪冲锋,聆听丰收狂响曲

今年天帮忙、人努力,水稻丰收增产在望,面积、单产、总产呈现“三增”态势,其中,水稻单产水平较去年和常年(前五年平均)增幅明显。车轮碾过黄金稻田,引擎奏响丰收乐。伴随着田间汽摩比赛的轰鸣声,孩子们走进金色稻田化身“小小收割员”,认真学习收割技巧:“左手扶稳稻穗,右手握镰,刀刃贴近地面轻轻拉。”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都学得格外认真。

割稻、捆稻,悦享丰收

紧随收割之后的做稻草人环节,更是将现场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跟着农业专家手中的步骤制作身体、腿、手,短短几分钟,一个个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稻草人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成为金色稻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孩子们手举自己制作的稻草人合影留念,稚嫩的脸庞上满是成就感,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这是我们的稻田守护者!”

“在日常的农耕种植中,农民伯伯们也会通过扎稻草人的方式,赶走啄食的鸟雀,守护每一粒辛苦孕育的粮食。一个个小小稻草人晨昏昼夜屹立于田野中,静静伫立,不为收获,只为守护。我们扎起的,不只是稻草人,更是对“汗滴禾下土”的敬畏,对“粒粒皆辛苦”的珍惜,是一份份和农民伯伯一样扎根于大地的、最朴素的守望情怀。我们今天亲手体验的收稻过程,不仅是体验农耕乐趣,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主持收稻互动的是二实小教师孙秀青,她沉浸式的教育形式,让不少家长和孩子即刻共情。西新桥实验小学四二班许子欣妈妈说,“感谢主办方和带队老师们,给了小朋友们一次难忘且意义非凡的体验!尤其是最后关于稻草人的结束语,很感人。”

“趣丰收”活动,巧遇一场汽摩赛事。田头是四色战队青少年欢乐的田园野趣,田尾是“专业竞技”赛道上的电掣风驰,市汽摩协会负责人王烜特别来到孩子们中间说,“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田野上,希望竞技引擎声能助燃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杏花春雨的农场里,一本关于四季风土、关于新劳动教育的教材,似乎被孩子们欢腾地翻阅了。常信院二年级学生秦加傲,既是本次活动参与者,又是照顾孩子们的志愿者,他说,“从春日种下的好奇,到秋天收获的敬畏,我在泥土的芬芳中触摸到了生活最质朴的温度。”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岳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们为拔出一颗颗水灵灵的萝卜欢呼雀跃、在稻浪间感受镰刀的力量和稻穗的饱满,“这些充满惊喜的体验,正是我们最想与孩子们分享的丰收喜悦。那些沾满泥巴的小手,比任何照片都更真实动人。”

返程大巴缓缓启动,孩子们依然难掩兴奋。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稻浪上,为这场秋日丰收课堂镀上了温暖的光晕。

“本次活动,是由常州市文明办、常州市委网信办、常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常州市新闻中心承办,是‘春种秋收,向阳生长’系列活动之一,以‘E起秀·E起乐’丰收嘉年华为主题的线下活动,大家或许会好奇,这个‘E’究竟代表什么?”

“对,E起秀·E起乐的前提,是需要清朗的网络空间。”前往“趣丰收”的大巴车路上,活动组织者插播了各种知识竞答。从健行新孟河畔的爱河护水知识引导,到田间地头抢答的农耕知识积累,再到稻田中的动手实践,以“耕”为起点,让孩子们在田野间触摸到了土地的温度,在非遗讲解中读懂了匠心的坚守,每一个环节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等待着在未来生根发芽。

相关链接:

https://sharekcz.cztv.tv/article?id=349170&version=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