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1月5日[常州科教城高等教育网]
2020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盘点2020年度学校的科研工作,在一串串令人欣喜的统计数据背后,彰显的是学校科技事业发展的喜人成就,凝聚着的是常信人教书育人同时对科研的执着与追求。
——圆满完成省教育工委校长履职亮点项目任务:实现常州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横向项目技术交易到账经费2,250万元;服务中小微企业123家;技术型服务案例上线26件;实现研究院纵向课题到账经费1,293万元;完成《常州市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建成了“常州市工业互联网设备数据系统”,系统包括共662家企业、8461套/台设备、2978400条数据数量、电脑控制处理页码23269页;完成《常州市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学校所承担的工业互联网工程项目已全部形成教学案例、教材、课程标准、企业培训材料、K12科普材料;编写完成《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咨询报告》,达79万字;参与起草2个国家标准;投资1600万元与工信部共建工业大数据示范基地,项目完成验收;出资1000万筹备建设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立项一批10个工业互联网教学、培训纵向项目。
——超额完成本年度双高计划预期目标:数量指标方面,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和社会服务到账经费、签订科技与社会服务项目合同分别完成本年度双高计划的108%、240%、177%、184%、167%;质量指标方面,超额完成本年度双高计划的立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发明专利排名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一等全部预期目标。
——全面完成各项科研到账任务:全年科研到账经费7485.47万元,较去年3907.33万元增长92%;新签横向合同301项,较去年237项增长27%;新签横向合同金额6198.76万元,较去年4652万元增长33%;实际横向到账经费5156.48万元,较去年3340.63万元增长54%;纵向到账经费2328.99万元,较去年566.7万元增长311%。
——发明专利授权领跑江苏省高职院校: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80件,较去年105件增长71%;专利成果转化46项,较去年30项增长53%。发明专利授权总量排名江苏省高职业院校第一、全国高职院校第二。
——平台建设再创佳绩:江苏省数字创意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研究团队获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两化融合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获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培育基地;常州市可信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常州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纵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项目总金额470万元;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为江苏省唯一立项的高职院校;我校作为联合体单位成功中标工信部国家2020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项目建设总金额达1.01亿元。
——获多项政府科技成果奖励:辛改芳参与的“高可靠采煤机智能感控与协同预诊基础理论” 项目荣获2019年度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基础研究类二等奖;周勇主持的“江苏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铸就辉煌。2020年,学校科技发展的成就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了;展望2021年,需要我们每一位常信人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奋力开启新时代,谱写常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