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常州电视台]【视频】延迟退休要来了!优选方案有没有?

发布时间:2020-11-17 点击数:

摘自2020年11月17日[常州电视台]

最近几天,一则和“延迟退休”有关的信息发布引发公众关注,相关话题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这其实和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关。这份建议指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请注意,新华社使用“实施”这个关键词,标志着延迟退休将从之前的“研究”层面转变为现实。

历经8年 从“研究”到“实施”

陈正睿是一名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他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钻研影视作品创作。在听说延迟退休的消息后,他觉得有些失落:“每天在电脑面前,看自己身体状况也考虑自己能不能在60岁退休,最好是早一点。”

和陈正睿不同,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安徽籍90后女孩陈雪对延迟退休表示出欢迎态度。“我希望晚一点,大概六七十岁再退休。”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5位年轻人,其中只有2位对延迟退休表示欢迎,有12位表示反对,还有1位的态度相对佛系。公司职员虞烨超就属于佛系心态的一类人,他认为,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比较遥远。“没想过这个。”和个别男性表现出佛系态度不同,年轻女性是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人群。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女性显得更理性。“当然希望越早拿退休金比较好,因为以后,钱越来越不值钱。”“正常就50岁到55岁退休。我觉得太晚退休的话,晚年也没享受几年,一辈子都在工作。万一我只活到65、70岁呢?”延迟退休,一波三折。8年前,我国已开始着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却因为各方阻力太大,该方案迟迟没有推出。这位市民的想法或许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心声:“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年纪大的一直在工作,让年纪轻的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呢?他歇在家里,叫大人养啊?这个不现实。我们这个社会跟日本不能比,我们到日本去旅游,看到日本80多岁老人也在工作,但是它那个社会体制跟我们不一样。”

今年8月27日,国家人社部官网发布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曾作出“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的表达。如今,随着新华社相关建议的发布,8年多以来,“研究”延迟退休终于变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也意味着,延迟退休真的来了。

对此,常州信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会学博士骆建建认为,社会上对延迟退休有不同的争论和声音,实际上是担心延迟退休到了末期之后,会不会工作压力比较大。“有些人担心,养老的资金后期会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所有的这些担心最后都有赖于国家的发展,我们国家如果能够把发展作为硬道理,持续地提高职工的收入,提高就业、养老方面种种保障。我觉得这些方面得到保障之后,所有的延迟退休带来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退休年龄男女有别始于1951年老制度?

对于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年轻人的态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也有共识,那就是现行的退休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这也牵出了一个问题:当下的退休政策到底因何而来呢?

周方大是常州自行车厂的退休职工,他曾是一名工程师。在周方大55岁的时候,因为企业倒闭,他被迫提前退出了工作岗位,但随后他又来到其他单位工作到60岁。“其实身体好的话,我们还不想退休,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你像我企业退休以后,我还到技工学校去当兼职老师,我还教了几年课,一直干到60岁。”按照我国目前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龄并不相同。女工人是年满50周岁,女干部是年满55周岁,而男性要年满60周岁才可以退休。“我就是正常60岁退休的。我希望55岁就可以退休,但是没有这个政策。”一位受访退休工人说。

确实,对于男性来说,只有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退休年龄才可以提前到55周岁。以上这些关于退休年龄的定位,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出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 我们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周岁,女同志达到79周岁,男同志达到73周岁,所以平均寿命的变化之后,紧接着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情况比较严重。”骆建建博士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及65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明显增长,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我国人口的12.6%。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很多年轻人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但从整个国家劳动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劳动力人口是比较紧缺的。骆建建博士表示,“我们生活当中也会有很多的体会,比如说做装修的时候,装修师傅其实比较难约。为什么?都很忙,你得等待一段时间。侧面反映了劳动力人口其实还是非常短缺,最后需要通过延迟退休的方式保证劳动力得到充分地供给,才能让经济得到很好地运行和运转。”

“渐进式”不能丢 社会商讨留余地

人口老龄化犹如一沓多米诺骨牌,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金保险资金供需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延迟退休,是国际上应对人口老龄化,保证养老保险资金供需平衡的普遍做法。对比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基本是在60到65周岁之间,有的甚至更长。这也引出一个问题:既然延迟退休箭在弦上,那究竟有没有相对完美的方案呢?“有的人好像做到60周岁无所谓,没事;有的人好像50周岁就累了。每个人情况不同。” 退休工人荀红英认为。记者就此调查发现,因为家庭情况和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人们退休后的选择确实有所不同。“我是女性,原来是一名纺织女工,50岁就退休了,因为退早了,后来我又到其他单位工作了12年。”

今年60岁的退休工人王国庆也选择了再就业,在一家炸鸡店打工。“我还要再干两年的,因为我家庭负担重。”王国庆无奈地说。

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受访者从2016年的63%增加到了2020年的79%,受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工作辛苦、收入不高的群体积极性则不高。外卖小哥小吴属于后者,“都60岁了,都快死了,还工作啊?”不过,这次新华社的官宣意味着即将出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将会考虑大多数人的意愿并加以推进。而目前,业内围绕延迟退休讨论较多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周岁,最终将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

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得比男性快一点,最终统一男性和女性退休年龄。

对于这两种方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张正倾向于第二种。“我个人建议,可能60到65岁退休比较合适。为什么有一个时间段呢?我觉得还是坚持一个原则,也就是国家统一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比如说我们学校一些老师,本来女老师55岁退休,又自愿工作到60岁退休。”

专家指出,制定延迟退休方案的政府部门需要重点关注“渐进式”这个关键词,渐进式意味着不能搞一刀切。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出台前,应当留有社会商讨的余地,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并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而我们每一个独立的公民个体也应当理性看待国家政策的出台,因为这是基于整个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我们要切实地提高我们自己的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幸福感,因为我看到很多网友其实对延迟退休后是不是会对自己的就业带来更多压力,对自己将来养几个老人有很多的担心,我觉得这些最终都要靠我们去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只要自己的就业能力强了,为社会贡献得更多,为所在的单位和企业贡献得更多, 我觉得所有的担心和忧虑都会迎刃而解。”骆建建博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