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国常州网]培训务实 自荐有门——博世常州公司产改纪事

发布时间:2020-12-18 点击数:

摘自2020年12月18日[中国常州网]常州日报

“探索产教融合试点,打通职工成长通道,健全薪酬体系,多举措激励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这是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产改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博世常州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整洁有序,各种标志标线醒目、规范,生产秩序有条不紊,流水线上员工干活有激情,娴熟中带着干劲。来自河南的马振杰2017年7月入职,2018年10月当上了领班。他说:“这个领班,是自荐得来的。在这里,员工成长与发展,除上级提拔,只要你有足够的底气与技能,就可自己选择发展路线。”

博世常州公司车间内。

类似马振杰这样,靠自荐提拔的员工不在少数。公司1300多员工中,一线员工有1100人,实行“上4天休2天”。马振杰告诉记者,这种工作节奏,能让一线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一些小改革小发明,都是从实际生产中得来的。”马振杰说。

“公司为所有新进员工提供体系化培训方案,让他们能适应生产岗位,快速成长。每个岗位的职级与薪酬,都是相对等、相匹配的。”生产总监张忠平介绍,在生产一线,各个部门设置10%-20%的岗位培训员,并对每个员工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学教授,精准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公司还制定了AE-CN岗位培训员管理流程,让一线优秀员工更好地展现自我、发挥特长。”张忠平说,所有岗位培训员都是通过筛选、认证、考核等步骤选定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量意识、岗位技能知识和一体机使用熟练度等五个方面评分都需达到10颗星。目前,博世常州公司有兼职岗位培训员144人,培训员工近5000人次。

该公司还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员工培养,并引入德国教员、教材、教法和评价体系。

记者从该公司“一线菁英计划”中看到,其目标对象是一线员工,设有管理路线和技术路线两条职业发展路径,对成功进入项目的员工还提供定制化培训,助力成为优秀的班组长或技术员。部门经理钱佳来说:“‘一线菁英计划’是基于未来2年一线人才需求制订的。”该公司自2017年建厂至今,已有65位员工通过测评。

在“双元制+职工发展体系”叠加赋能行动中,该公司实行本土化创新。其中,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每年招生15人左右,推行产教融合,并把3年学徒制升级为学徒“3+3”项目,精简“大而全”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徒持续充电,提升职业发展规划。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已形成市级产教融合企业培育库,积极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目前,已有170余家企业入库,恒立液压、新誉集团、中车戚墅堰所等13家企业今年成功入选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培育库,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