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0年12月05日[常州电视台]
我们经常说“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但实际上,有时候并不用等到将来,只要用心并且有足够的毅力,完全可以“现学现用”。最近,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用他们的所学知识,拿下了一项国际金奖并开创了公司,堪称“走上人生巅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 陆冯)

(钢铁渗碳层无损检测设备)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室,陆冯和团队成员正在研究如何将他们自主研发的钢铁渗碳层无损检测设备和工业机器人进行整合。这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检测设备刚刚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以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金奖。
这个设备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陆冯介绍:“这个零件是从齿轮上拆下来的,我们作为试验用的样件,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按照以前的传统方法,其实他就是把它拆成零碎的、不可二次利用的样子,这个齿轮就报废了。目前我们研发的这台设备,是不需要把它拆开的,即使是一个大齿轮,完整地放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把探头直接放上去,然后在仪器上,只要点两个按钮,就可以得到渗碳层的厚度,矫顽力的值。测试速度非常快,把工件放上去,到检测结果出来,不会超过十秒钟。”

(正在检测实验)
这台检测设备的研发,源于项目负责人陆冯的一次校外实习。2016年,中专毕业的陆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钢铁渗碳层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萌发了创新检测设备方法的念头。进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后,陆冯通过努力拥有个人专利16项,并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提名。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那个念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潜心研究利用电磁矫顽力方法进行渗碳层无损检测,并研制出第一台实验样机。

(陆冯团队在工厂测试)
随后,陆冯组建技术队伍,陆续将樊苏扬、刘栋照、王铭学等同学拉入团队,将实验样机在企业进行实测,及时解决工件抖动、探头耦合等诸多问题,不断优化设备,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陆冯团队3年来的艰辛,他们的指导老师眭翔最有发言权。眭翔说:“像他们团队,完成这个目标也是不容易的,一路走过来,他们先后从原型机到能实测的样机,去企业大量实践,这都需要我们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配合,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就一步步来,一方面他们基础上要提升,给他们补足相关知识。”

(省赛现场)

(总决赛颁奖仪式)
在团队的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成功闯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最终,陆冯团队不负众望,以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这项全国顶级赛事的金奖,这也是学校连续两年摘得赛事金奖。陆冯把这一切归功于入校时的初心,“我们进入学校后,有很多老师,包括到常信院,这么多老师始终灌输一个思想,叫技能报国,我们作为应用型人才,其实就应该在中国的制造业里面,哪怕是一个很普通很小的岗位,我们要把它做到更好。”

(陆冯团队项目获得总决赛金奖)
近些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秉承“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培育专创融合人才”的理念,一方面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夯实创新创业普惠教育;另一方面,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加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学校副校长费小平表示:“对于面向有双创兴趣的学生,我们积极为他们打造双创的一些训练平台,我们有双创训练中心,有大学生创客空间,有我们的创意街等等,对真正有创业意向和实践的学生,我们对他进行项目的孵化和支持,我们有大学生创业园,这么几年来,我们通过这样做实双创工作,我们把学生的双创融入学生培养的整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