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与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2025级“星宇现场工程师班”于近日正式开班。该班以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共同探索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俞志明、人力资源总监周玥、智能装备学院副院长朱俊、25级星宇班全体学生、师生代表共聚星宇公司参加仪式。
校企协同,构建“全程共育”新机制
学院与星宇车灯以“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企业就业”为主线,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企业提供真实岗位、生产场景、实战任务及技术难题,学校则围绕产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闭环。通过“教室与岗位‘双岗’育人、教师与师傅‘双师’指导、考试与考核‘双考’评价、学历与证书‘双证’融合”的“四个融合”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聚焦岗位,创新“实战赋能”培养模式
该班以培养“即学即用、具备竞争力”的现场工程师为目标,依托项目驱动与岗位实操,系统构建从基础理论到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星宇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周玥介绍,企业不仅参与课程设计,还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要求。通过深入大灯车间的实地观摩,学生们直观感受了生产工艺流程,并在与常信院校友的交流中,对个人职业规划形成了更清晰的认知。
学生主体,搭建“学用合一”成长平台
作为25级星宇班成员,学生代表周志涛表示,将秉持“学以致用、创新驱动”的理念,主动融入企业环境,关注行业前沿,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该班采用“学习+实习”双轨并行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技能、发现问题、参与创新,从而在实战中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对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现场工程师班的开设,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校企双方资源互补、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不仅为学生搭建起通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阶梯,也为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文/摄 史玲 审/ 杨雪 袁文军 蒋艾)
相关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