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香,躬耕教坛育桃李。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10日,我校在行政楼210会议室举办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俊出席活动,会议由教师工作部部长余永佳主持,各二级学院优秀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钟楼校区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庆教师佳节,共话教育使命。

暖心寄语传关怀,殷切期望鼓干劲
活动伊始,余永佳代表教师工作部对到场的各位领导与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参会人员。他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整场座谈会奠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基调。
徐建俊宣读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致我厅直属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慰问信》。慰问信中,工信厅充分肯定厅属学校一年来在服务全省“1650”产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育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的突出成绩,高度赞扬全体教职工“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并期望学校“优化专业布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字里行间的关怀与期许,让在场教师倍感温暖与振奋。

榜样力量催奋进,座谈交流话担当
为进一步厚植教育情怀,座谈会现场播放了特岗教师刘秀祥的先进事迹视频。视频中,刘秀祥自幼肩负家庭重担,带着精神失常的母亲务工求学,最终考上大学并毅然投身特岗教育,用“甘于奉献、改变乡村命运”的信念坚守育人初心。“梦想比金钱更重要,有梦想就去拼搏”,吴凌娇老师的感慨引发全场共鸣。这位深耕职业教育30余年的省级教学名师,结合数字经济产业转型背景,提出“要把课堂建在产业链上,为化解就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竭尽所能”,表达了为学校“双高建设”与“申本创大”添砖加瓦的坚定决心。
在自由座谈环节,教师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教育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数字创意学院陈维艳老师回顾了与学校共度的11年时光,提及自己从助教成长为副教授、挂职院长助理的成长历程,坦言“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在经费、政策、场地的支撑,没有平台托举就没有个人进步”,并以“珍惜讲台、做学生成长扶梯、做学校发展战士”诠释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电子工程学院蔡文博老师结合电子工程学院“创新班+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分享观察心得“每个工作室的学生都带有老师的气质,说话做事有三分老师的影子”,因此深刻认同“教师需以‘言为世则、行为世范’要求自己,虽难一蹴而就,但需坚定追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徐美芳老师以“无人机教学案例”为引,提出“职业教育应从企业真实项目出发,重构课程体系”,并透露正依托团队挖掘头部企业岗位需求,推进金课建设;智能装备学院韩凤老师谈及带赛经历时,动容地说“寒暑假仅休十余天,学生需经过一年以上训练才能赛场亮剑”,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学生坚持的动力”;新入职的汤汝鸣博士则立足企业研发经验,表态“要将智能运维、网络安全领域的实战经验融入教学,对接产业需求,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
来自钟楼校区的钱莹老师提及“这是她首次参与科教城校区教师节活动,意识到存在诸多学习空间”,表态“作为行政人员,将主动学习,提升服务能力,更好为同事们做好服务工作”。同样来自钟楼校区的干文丽老师,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与校企合作工作,提出“教材存在5-10年脱轨期,需紧跟科技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兴华老师以“九三阅兵”与“龙乐豪院士进校园”为例,思考“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扛起使命”;辅导员贾恩礼用“星探”比喻自己的工作,“发掘学生优点,帮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温暖全场;体育部李俊洪老师则以三十年教龄的感悟,强调“体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塑造健全人格”。每位教师的分享都饱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展现了常信院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徐建俊在交流中不时与教师互动,针对课程建设提出明确支持政策:“将结合高水平课程标准,邀请龙头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开发”这一举措让在场教师备受鼓舞,也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



总结部署启新程,合影赠花寄深情
“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最大财富是学生多年后的感恩。”徐建俊在总结讲话中,再次强调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并向全体教师通报学校发展的关键成果。她希望全体教师“以成为‘常信大先生’为目标,以‘先生’的坚守做好本职工作”,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凝聚“常信人”的共识,共同扛起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
座谈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学校为优秀教师代表送上由兰花组成的鲜花花篮——“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诗意祝福,既契合兰花清雅高洁的品格,也象征着教师默默奉献的育人情怀。
此次教师节庆祝活动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既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致敬,更是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再动员,全体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节日感动转化为工作动力,以“强师”之姿筑教育之基,以“育人”之责赴强国之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华章。(文/赵宇萱 摄/任文珺 审/吴昊、张煜、吴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