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我校举办五四表彰暨信仰公开课示范课

发布时间:2025-04-30 点击数: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凝聚青年力量,4月29日下午,校团委以“青春奋进 强国担当”为主题,举办2025年度五四表彰大会暨校级示范性信仰公开课,通过表彰先进、思政赋能的全新模式,为青年成长注入澎湃动力。

校党委书记成建华,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陶大伟,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负责人出席活动,与团员青年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在激昂的青春旋律中赓续红色基因,共话时代担当。

校党委书记成建华讲话,他强调五四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灯塔,Z世代青年学子正在经历一场“青春接力”,同时对青年学子寄予殷切期望,鼓励他们在新时代做“心中有火”的追梦人做“眼中有光”的实干家做“脚下有路”的破壁者,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以技能为刃,在知行合一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大局中书写青春答卷,在强国征程中镌刻青春坐标!

序章·青春礼赞启华章

校园之声广播台带来的音诗画《青春的油灯》以朗诵穿透时空,拉开活动序幕,铿锵之声回溯百年风云,将现场三百余名师生带回1919年热血沸腾的觉醒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青年们用行动点燃了民族希望之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回首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无数热血青年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前赴后继,努力奋发。

荣光·榜样力量领航向

五四,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过去一年,我校广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学习和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长才干、作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多元青春绽放:红十字会、体育舞蹈社、现代牛仔手工艺社等10个五星级社团以“专业+兴趣”模式,通过多元实践诠释青春风采,成为,化身校园文化风向标,也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代表以及校园文化的缩影。

先锋旗帜高扬:320名“校优秀共青团员”以初心践行使命,以成长履行责任;150名“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以服务者角色,化身“青年贴心人”,以实干担当彰显先锋底色;24个“优秀团支部”以组织活力凝聚青年向心力,构筑起青年成长堡垒,成为团员青年们的温暖港湾和奋斗阵地。

积淀·星火闪耀树标杆

社区团建再升级:学校积极构建“团组织扎根社区、青年力量汇聚社区”新模式,六大分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团工委正式成立、举行授牌仪式。未来将持续构建“校团委—社区团工委—社区团支部—社区团小组”的学生社区团组织架构四级网络,着力打造青年身边的“思想加油站”、“成长能量站”、“生活港湾站”,助力团组织建设与育人深度融合。

创新育人突破数字经济学院分团委、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分团委以“党旗所指,团旗所向”为信仰,以“青年所需,团干所为”为使命,在引领、组织、团结、服务青年领域,凭借显著工作成效、品牌化建设成果、所获多项荣誉,成为分院共青团工作的典范,摘得“五四红旗分团委”殊荣,为校共青团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赋能·信仰灯塔照征程

校团委为打造思想引领新阵地,正式成立“E思享”青年师生宣讲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教师王莹莹与7名校级组织功能型团支部、二级学院分团委推荐的团支书代表获聘首批宣讲员,他们将以充满活力的“青言青语”打造校园思政新阵地,立志用“青年语”讲活“大道理”,让理论之光照亮青年心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青年心”。

激荡·思政金课润心田

广大先进青年于民族危亡之际,以热血与担当谱写了浩气长存的青春赞歌,用理想与斗志书写了刻骨铭心的青春华章。

信仰公开课现场,“E思享”宣讲团以《青春奋进 强国担当》为轴,展开立体化叙事:王莹莹老师从百年党史中的青年觉醒故事讲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以“技能报国”视角诠释职教青年的时代使命,团支书代表们则分别从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航天精神、刘国钧精神、法治精神、青年担当精神为切口,结合自身“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实践”等鲜活案例,展现基层团组织的先锋力量,引发全场团员青年共鸣。

传承·团歌嘹亮誓新程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活动在全场师生齐声高唱团歌中圆满落幕。激昂的旋律回荡在会场,也激励着每一位常信青年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坚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年前,五四火炬照亮民族前路;今日,常信青年续写奋进华章!此次五四表彰暨信仰公开课示范课以“表彰+宣讲”的创新模式,不仅是对优秀集体和个人的肯定,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精神的传承,将榜样引领与信仰教育有机融合,为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未来,校团委将继续带领常信青年以五四精神为帆,以榜样力量为桨,在个人成长、技能成才的航程中勇立潮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青春之花,续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文/袁梓皓 摄/任文珺、校学生会审/许微旸 盛秋玲 陈波)